當前,我國在林業防火工作中,信息化的程度比較低,受信息流通速度的影響,防火部門對林業火情的控制力比較弱。
本項目就是采用地理信息(GIS)、遙感(RS)等信息技術,結合林業防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,建立林業防火指揮系統,實現各級林業防火辦信息的快速流通、森林防火安全的實時管理,森林氣候動態變化的實時監測和數據更新、林業火災預防與撲救指揮等多方面功能,實現林業防火工作業務的數字化、網絡化、可視化和自動化,實現信息的規范管理和共享利用。
一、項目背景
公共安全是政府和百姓都特別關注、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,而在公共安全系統工程中,森林防火更是關系到國計民生,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?;馂氖巧治kU的敵人,也是林業的大災害,它能給森林帶來具毀滅性的后果。
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、隨機性、破壞時間短,因此一旦有火警發生,就必須速度采取撲救措施。而撲救是否及時,決策是否得當,重要取決于對林火的發現是否及時,分析是否準確合理,決策措施是否得當。
傳統火災報警系統一般基于紅外傳感器和煙霧傳感器,探測火災發生時生成的煙、溫度和光等參量,經信號處理、比較、判斷后發出火災報警信號;其缺點是無法迅速采集火災發出的煙溫變化信息,難以滿足早期探測并預報此類火災的要求。
近年來,紅外熱成像檢測和可見光圖像檢測在火焰檢測中有一定程度的應用,但由于自身成像和檢測原理,只是單一的檢測模式極容易產生誤報、漏報,影響用戶使用,使得這一技術的推廣受到了阻礙?;谶@種現象,雙光譜探測森林防火智能預警系統,采用兩種光譜的圖像智能檢測技術大程度發揮了各自優勢,取長補短,能有效準確地檢測出火焰,彌補傳統火災報警系統與單一檢測模式所存在的不足,以達到森林防火智能預警的效果。
特點:
外部供電部分:AC/DC自適應24v供電,滿足任何場合任何條件供電。
轉臺部分:最高定位精度0.01mm,
功耗低:內部電源采用同步整流方式,功耗低,采用風光互補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蓄電池的使用。
自動聚焦:可見光部分采用自動聚焦,在大倍鏡頭使用很大程度提高了操作人員的操作精準度,與系統配合更加精準。
視頻疊加輸出:雙路視頻疊加到一路視頻輸出,一個畫面里面就可以直觀的看到可見光與熱成像的比對圖像,并且兩路圖像可以來回切換,使用方一目了然
熱成像部分:靈敏度高。。。。。。
1.9 為減少安裝后技術人員的維護量,系統護罩視窗玻璃采用抗污紅外增透膜技術保證設備清晰。
2、針對野外環境的特殊設計
森林方火前端部分 |
設備名稱 |
設備參數 |
單價 |
備注 |
可見光部分 |
攝像機 |
200萬像素 |
|
|
|
高清可見光鏡頭 |
連續變焦500mm |
|
|
|
解碼板控制部分 |
|
|
|
紅外熱成像部分 |
75mm鍺鏡頭 |
固定焦距鏡頭 |
|
|
|
氧化釩機芯 |
分辨率384*288 |
|
|
|
鍺窗口 |
高強度碳膜 |
|
|
護罩部分 |
鋁合金防護罩 |
防護等級IP66 |
|
|
轉臺部分 |
亞安3085A |
80公斤承重 |
|
|
電源部分 |
交流/直流 |
24v自適應供電 |
|
|
|
|
|
|
二、方案目標
建設以熱成像遠距離非接觸森林測溫報警為主,以可見光煙霧識別林火報警為輔的森林防火智能探測系統,初步實現林區覆蓋,實現夜視監控、森林火災無人值守報警、遠程監控24小時不間斷逐圈掃描,落實“早發現、早出動、早撲滅”的森林防火“三早”戰略思想,力爭把森林火災撲滅在萌芽或始發階段。
建設林場監控中心,實現數字化智能報警中心,達到林業局監控系統的“數字化、高清化、智能化”,以前端視頻監控為基礎,以火災自動預警為條件,以數字化通訊為手段,實現林業防火管理的數字化。
三、方案優勢
北京索斯克森林防火智能預警指揮管理系統具具備下優勢:
1.采用國際先進的熱成像機芯林火自動識別,火情自動報警,監測24小時不間斷,短信發布火情,高效。
2.系統采用“紅外熱成像測溫與與高清可見光煙火識別”雙模式林火預警技術,通透火采用遠距離紅外熱成像測溫預警,隱藏火通過可見光煙火識別預警,杜絕漏報、減少誤報。
3.自主知識產權熱成像遠距離測溫林火算法,報警更準確、過火面積更小、反應更靈敏。
4.全天候全方位圖像采集系統結合GIS,火點精確定位;
5.設備防盜告警系統,有效防止設備丟失和人為破壞,保護用戶投資。
6.自主開發林火精確定位技術,借助參照物、云臺坐標、圖像坐標、云臺角度、GIS地理信息系統,林火位置修正技術、GIS標繪技術等,把疑似林火標注在GIS地理信息系統中。
7.豐富的系統功能,深入了解客戶需求,貼近森林公安實戰要求,和林業系統無縫對接。
四、北京索斯克智能預警指揮管理系統組成:
三維GIS顯示
火點位置匹配
自動監控提醒
災情判斷
火勢蔓延分析

火災面積估算
撲火通道選擇
撲火方案分析
系列專題地圖
災情損失評估
現場調度指揮
林火現場監控
1.煙火自動檢測識別和報警子系統
2.火源分析子系統;
3.煙火蔓延分析預測管理子系統;
4.滅火路徑分析子系統;
5.接警和處警管理子系統;
6.防火指揮預案管理子系統;
7.態勢標繪;
8.森林火災災損評估管理;
9.森林防火短信發布平臺;
10.森林防火應急指揮管理;
11.日常防火辦公管理平臺;
12.森林防火移動監控管理;
13.移動辦公管理;
14.監控人員管理;
15.流媒體監控平臺;
16.三維平臺。
系統總體設計原則
?標準性:
-系統的主要部件符合國際標準和實際中的行業標準。
?以人為本:
-強調“以人為本”,提供人性化風格界面;
-以業務為核心,對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功能和服務。
?科學性與先進性:
-基于國際上優秀的地學軟件,具有先進性和可擴充性;
-實現計算機網絡技術、海量數據處理技術、時態空間數據庫技術、面向對象的GIS技術、3S結合技術、多媒體技術等有機結合。
?開放性與靈活性:
-應用系統的結構模塊化、可插拔,具有很強的靈活性;-隨著各職能部門的業務變化,允許功能的擴充和裁剪。
?可維護性:
-強調以管理對象和業務處理為核心的思想,采用多層構架和插件技術,系統具有很高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。
系統總體設計原則
?可移植性:
-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它環境中,以便在整個全國林業管理中能上下兼容,各種林業專題信息采用林業局發布的標準,為信息共享提供基礎。
?友好性:
-系統人機接口友好,操作靈活、簡便,功能模塊邊界界定清晰,子系統交叉影響小,配備在線幫助、圖形和聲音支持,系統操作簡單、易學。
?可靠性與穩定性:
-有較高的可靠性與穩定性,有故障自診斷能力,有一定的自恢復能力,將操作中引起的錯誤原因記錄的日志文件中。
?安全性:
-具有抗病毒侵擾的能力,系統具有完善的安全保密措施,防止機密資料的丟失和各種越權訪問。
?高效性:
-具有較高工作效率,系統能進行高效和快速的數據傳輸與處理, 在海量的矢量數據和影像數據訪問上,能達到TB級的數據處
設計理念與方法
在非防火期做好以下工作:
?信息日常管理:包括信息查詢、報表制作、統計分析、專題制圖等。
?防火設施規劃:主要是對監控臺站的位置進行優化,保證其監測網的監視覆蓋范圍完整。
?林火行為知識訓練:通過在計算機上點“假想火”,模擬各種條件下火蔓延過程,使管理人員了解并掌握林火行為特征。
?林火撲救決策訓練:通過向指揮者提供各種圖文資料,使其能針對各種模擬火場制定撲救方案。